2016上半年陜西幼兒園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及答案
- 時間:
- 2018-12-26 11:26:51
- 作者:
- 劉老師
- 閱讀:
- 來源:
- 陜西教師資格網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一名幼兒畫小朋友放風箏,將小朋友的手畫得很長,幾乎比身體長了3倍,這說明了幼兒繪畫特點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張性
2. 1歲半的兒童想給媽媽吃餅干時,會說:“媽媽”“餅”“吃”,餅把餅干遞過去,這表明該階段兒童語言發展的一個主要特點是( )。
A.電報句 B.完整句 C.單詞句 D.簡單句
3.一名4歲幼兒聽到教師說“一滴水,不起眼”,結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臍眼”。這一現象主要說明幼兒( )。
A.聽覺辨別力較弱 B.想象力非常豐富
C.語言理解憑借自己的具體經驗 D.理解語言具有隨意性
4.在商場4-5歲的幼兒看到自己喜愛的玩具時,已不像2-3歲那樣吵著要買;他能聽從成人的要求,并用語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許多玩具了,我不買了。”對這一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
A.4-5歲幼兒形成了節約的概念B.4-5歲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進一步發展C.4-5歲幼兒能夠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樣快樂D.4-5歲幼兒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進一步發展
5.下雨天走在被車輪輾過的泥濘路上,曉雪說“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說:“是車輪壓過的泥地兒,叫車道溝。”曉雪說:“爸爸腦門兒上也有車道溝(指皺紋)”。曉雪的說法體現的幼兒思維特點是 ( )。
A.轉導推理 B.演繹推理 C.類比推理 D.歸納推理
6.幼兒突然出現劇烈嗆咳,伴有呼吸困難,面色青紫。這種情況是可能是 ( )。
A.急性腸胃炎 B.義務落入氣管C.急性喉炎 D.支氣管哮喘
7.教師擬定教育活動目標時,以幼兒現有發展水平與可以達到水平之間的距離為依據,這種做法體現的是( )。
A.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B.班社拉的觀察學習理論C.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D.布魯納的發展教學法
8.教師在幼兒書寫準備的指導中,不恰當的做法是( )。
A.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想法B.書寫自己的名字C.養成正確的寫畫姿勢D.學習書寫常見漢字
9.為了讓幼兒在戶外運動中一物多玩,最適合的做法是( )。
A.教師集體示范 B.幼兒自主探索C.教師分組講解 D.教師逐一訓練
10.在“秋天的樹”美術活動中,教師不適宜的做法( )。
A.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范畫繪畫B.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樹C.提供各種樹的照片、組織幼兒討論D.引導幼兒觀察有關樹木的名畫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影響在園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12.從兒童發展角度,簡述幼兒戶外運動的價值。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論述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意義與舉措。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4.材料:
3歲的陽陽,從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剛上幼兒園時,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兒園準備離開時,陽陽總是又哭又鬧。當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陽陽很快就平靜下來,并能與小朋友們高興地玩。由于擔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來。陽陽再次看到奶奶時,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來。
問題:針對上述現象,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1)陽陽的行為反映了幼兒情緒的哪些特點?(10分)
(2)陽陽奶奶的擔心是否有必要(2分)?教師該如何引導?(8分)
15.材料:角色游戲中,大二班在教室里開展理發店主題游戲。教師為了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主動為幼兒制作了理發店價目表(見圖1)
問題:請結合你對角色游戲的理解,分析教師提供價目表這一做法是否適宜,并提出建議。(20分)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6.請根據下列素材設計一個大班科學活動,要求寫出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
大班的胡老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吹泡泡的工具,有吹管,鐵絲繞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圖2),讓幼兒在戶外活動時自己吹泡泡玩。幼兒在吹泡泡的時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個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個泡泡。結果有的幼兒得意,有的幼兒沮喪。針對上述現象,胡老師打算組織一個科學教育活動,以引發幼兒深入探究的興趣,并使幼兒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與吹出的泡泡之間的關系。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幼兒繪畫時伴隨著想象,而幼兒的想象常常喜歡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某種特征或使用夸張的語言。
2.【答案】A.解析:雙詞句階段(1.5~2歲)的兒童言語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開始說由雙詞或三詞組合在一起的句子。兒童有時在雙詞句中省略了如助詞、介詞等功能詞,就像我們發電報時月的語言,目此,這種句子也被稱為“電報句”。
3.【答案】C.解析:4、5歲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在理解成人語言時,時常憑借自己的具體經驗,如教師說“一滴水,不起眼”,兒童則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臍眼”。
4.【答案】B.解析:4~5歲幼兒的情緒調節進一步發展,能夠在成人的指導下調節自己的情緒,案例中的幼兒能夠在成人的引導下運用自我說服法進行情緒調節。
5.【答案】C.解析:類比推理是一種邏輯推理,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歸納推理,它是對事物或數量之間關系的發現和應用。
6.【答案】B.解析:支氣管異物的癥狀表現為:嗆咳、吸氣性呼吸困難。如異物較大,嵌于氣管分叉處,將導致吸氣和呼氣困難。題干中幼兒表現出的癥狀與支氣管異物的癥狀相符。
7.【答案】A.解析: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上述題干中老師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將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和可以達到水平之間的距離為依據正是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區理論思想的體現。
8.【答案】D.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語言領域”中“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目標指出“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寫畫時姿勢正確。”
9.【答案】B.解析:“一物多玩”屬于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期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科學探索活動中適宜的做法是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而不是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10.【答案】A.解析:幼兒美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強調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達; (2)以培養審美創造能力為核心,鼓勵幼兒的創造性想法和表達;(3)重視幼兒的操作,強調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 .根據幼兒美術教育的特點可以得出本題選擇A.
二、簡答題
11.【答案要點】(1)兒童自身因素。
(2) 家長的因素。積極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幼兒人際交往。
(3)教師的因素。受歡迎幼兒與教師的關系是親密的,教師常對幼兒積極的評價。
(4)社會的因素。作為幼兒生活的大背景——社會,對幼兒的人際關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12. 【答案要點】(1) 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
(2) 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技能;
(3) 增強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4) 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3-6歲幼兒發展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實施原則。
(1)意義結合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2)個體差異性的定義(3)幼兒個別差異類型幼兒性別差異、幼兒的智力差異、幼兒性格差異、幼兒學習類型差異(4)措施尋找最近發展區,實施分層教學。
教學方法、補償模式、治療模式、個別化教育方案、性向與教學處理交互作用模式
四、材料分析題
14. 【答案要點】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1)情緒的易沖動性(2)情緒的不穩定性(3)情緒的外露性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二)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情感(三)成人的情緒自控(四)正確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1、轉移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冷卻法。孩子情緒十分激動時,可以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孩子自己會慢慢地停止哭喊。
3、消退法。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可以采用條件反射消退法。
成人應該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
15. 【答案要點】幼兒園角色游戲的共同特點(1)創造性——對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創造性再現;
(2)過程性——從開始到結束有完整過程,所占時間較長,條件較復雜;
(3)變化性——內容隨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
五、活動設計題
【答案要點】大班角色游戲1、 特點游戲主題新穎,內容豐富,能主動反映多種生活經驗和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處于合作游戲階段,喜歡與同伴一起游戲,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動選擇并有計劃地游戲;在游戲中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
2、 指導教師應根據兒童游戲的特點,引導兒童一起準備游戲材料和場地,多用語言指導游戲,在游戲中培養兒童的獨立性;觀察兒童游戲的種種意圖,給兒童提供開展游戲的練習機會和必要幫助;允許并鼓勵兒童在游戲中的點滴創造,通過講評讓兒童互相學習,拓展思路,不斷提高角色游戲水平。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知道有洞、有縫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2、學會用語言表達猜想的操作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各類帶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長方形孔、圓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紙、樹葉、蒼蠅拍、剪刀、光盤、泡泡液、盆、托盤、泡泡機等。
2.前期知識準備:幼兒已玩過各類吹泡泡的游戲。
3.教師電教準備:用于猜想、實驗、記錄的ppt、吹泡泡的音樂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活動,知道有洞有縫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難點:能運用操作材料自主探索,并嘗試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
四、活動過程1.激趣導入:
(1)師與幼兒聽《吹泡泡》音樂進入活動室,追趕活動室內的泡泡。
(2)談話活動引出吹泡器。
2.動手實驗(一)猜想并驗證,只要有洞、縫隙的物體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環節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狀孔的玩具,引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在記錄表上分組記錄猜測結果。
(2)動手驗證師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組取出準備材料試一試,可以相互交換試一試。在記錄紙上進行驗證記錄,分組展示記錄結果。
溫馨提示:吹泡泡時,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對準同伴的臉吹泡泡,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
(3)分享交流探索發現:只要有洞、縫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
(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
3.動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
(1)出示小電線、小樹葉、硬卡紙、彩帶等沒有直接吹出泡泡的材料。
(2)引導幼兒將學會的經驗加以運用,把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東西變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動手制作、交流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4.動手實驗(二)猜想并驗證,任何形狀的鏤空物體都可以吹出圓泡泡。
(1)猜想環節出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鋁絲引發幼兒探究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大膽猜測、在記錄表上記錄猜測結果。)
(2)動手驗證:
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全面觀察,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
探索發現:任何形狀的材料都能吹出圓形的泡泡。
(3)師幼共同總結:這些有洞洞或者有縫隙的材料都能吹出圓形的泡泡。
5.和幼兒玩“吹泡泡”游戲。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音樂轉圈,使大泡泡變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五、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用各種工具吹泡泡,吹出了好多的泡泡,我們知道了生活中許多有洞有縫隙的東西都能吹出圓形泡泡;還知道了有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經過小朋友動腦筋能變成好玩的吹跑器!這么神奇的泡泡是怎么來的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泡泡水呢?那跟著老師一起去試試吧!(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